分卷阅读36(1/1)

    老陈就笑了,“真的,真的可就太好了,我买了半辈子的蜂蜜,还从来没赚过那么多钱呢!”

    “这回孩子的学费也有了,照这样下去,我家那破房子也能翻修一下了。”

    “小李,我真是感谢你呀。”

    李斯年说了句客气,又谈好了下批蜂蜜的定金,便挂了电话。

    忙碌的日子持续了一周,李斯年彻底把配方跟姜容轩聘请的厨师交接完成。

    饭店的厨子一下子从一个变成八个,那张消费限额的公告便随之扯掉了。

    不过饭店地方还是那么大,不够接待来吃饭的顾客的,他们就利用起了饭店外头的空地。

    所幸现在是夏天,摆在外头的桌子反而更受欢迎,尤其是晚上。

    生意好了,同事也迎来一个新的问题。

    菜不够用了。

    李斯年家门口种的那些,一天固定接待几位顾客勉强还够,真要放开了做生意,还不够一个中午用的呢。

    他们计划的专门给饭店专门种植蔬菜的农田也才刚刚租好而已,他们需要一个食材进货渠道。

    不过这事儿不难解决,李斯年就住在穆林村,现成的供货渠道摆在眼前。

    穆林村地处江南,种植手法和所用肥料都很传统,优质的土壤配上有机肥料,让从他们手里种出来的蔬菜格外美味。

    肉也是一样,好的饲料才能养出来肉质鲜美的家禽,穆林村的人显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李斯年每次得了村民给他送的自家养殖的肉,那天的荤菜总是会更好吃一些。

    八个厨师上岗以后,李斯年报复性休息,在家里躺了三天,植物大战僵尸几乎都玩通关了,他才继续起来干活。

    跟村里商量给饭店供货的事。

    穆林村据说以前是搞过大面积种田,靠贩卖农作物谋生的,但是后来就不做了,大部分人会选择到外头去务工或者做生意,再要不就是年轻人考学考到大城市,就在那里留下找一份工作。

    原因跟老陈不卖蜂蜜差不多。

    现在村子里的人家种菜基本上都是自己种自己吃,当然也有一两家包下地大面积种植,然后贩卖农作物。

    不过只有一两家而已,那一两家也并不会把用来种给自家人吃的蔬菜的肥料用到外售的蔬菜上,口感到底还是差一些。

    所以李斯年想跟村子里的人商量,目前先把他们每家每户种的蔬菜购买回来,用来维持这段时间的生意。

    顺便再商量雇佣村子里的人去他们专门供货的农田种植。

    穆林村不算大,来苏城的这段时间他基本已经跟村子里的人混熟了。

    这天早上起床以后,李斯年收拾收拾,就从他最熟悉的郑鸣家开始敲门。

    郑鸣快开学了,最近也没那么多时间浪,天天待在家里补作业,乖的像个三好学生。

    李斯年去的时候,他正在跟英语作斗争。

    郑鸣的父母跟李斯年还算熟悉,他们还挺喜欢李斯年,主要是因为李斯年很大方,一让他们家小孩去帮忙就给一千块钱一千块钱的给。

    听说李斯年是来拿蔬菜的,郑鸣父母忙就把人迎了进来,非常热情。

    郑母给李斯年倒了杯茶,问:“需要什么菜呀,我们家菜也种的不全,不一定有你需要的。”

    李斯年说:“没关系,有什么就拿什么给我就好。”

    郑母点头,“行,你需要多少啊?我现在去给你拔。”

    “全部。”

    郑母动作一顿,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你、你需要多少?”

    她觉得这小伙子也太不客气了,虽然说她们两家挺熟的,但开口把他们家菜都要走,这……

    李斯年看出来了郑母的想法,笑说:“我不是一进门的时候就说了吗,我想买你家的菜,还有现有的鸡蛋什么的也都给我。”

    李斯年见郑鸣父母第一句话是打招呼,第二句话就是我想买你家的蔬菜。

    大概是成年人客气成瘾,听到买这个字,夫妻俩下意识就说‘咱们两家的关系谈什么买不买的,需要多少,我给你拿,不要你钱’。

    郑母露出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她也没想到李斯年一开口就是全部啊,话都说出去了,现在再说收钱,是不有点尴尬。

    好在李斯年没让她尴尬太久,只见李斯年掏出两千块钱的现金放在桌子上,说:“郑姨,你家里现在还有的菜啊肉啊什么的都给我吧,我开店要用呢,这是两千块钱,要是不够您再说。”

    郑鸣家里的东西都是自家吃的,自家吃的能有多少,两千块钱买绰绰有余了。

    郑母不想把家里的东西全都白给出去,但也不想多收人家钱。

    她随便抽了三五张出来,然后把剩下的钱都推了回去,“咱们家就这么点东西,哪能收你这么多钱呢?你这给的太多了。”

    李斯年又给推了回去。

    “收着吧。”他说:“我今天来不光是想买菜,还想跟您商量商量别的事呢。”

    他把自己开连锁餐厅的事说了一遍,“我正需要人呢,郑叔每天打零工挺辛苦的吧,要不干回种田的老本行?我这儿开的工资可不低。”

    第27章

    郑鸣的家庭条件不算好,甚至可以说有点差。

    郑父靠打零工赚钱,郑母在大酒店当服务员,每天工作环境是挺好,就是工资不太高

    所以当郑母听到李斯年说他们的农场招人,工资还不低的时候,可以说一瞬间就心动了。

    不过心动归心动,该问清楚的还是要问清楚。

    比如……

    “小李啊,你那小饭店才开了几天啊,怎么就忽然要开连锁餐厅了?”郑母问的有些小心翼翼:“开连锁餐厅是不是要很多启动资金啊,你、你有那么多钱吗?”

    李斯年笑笑,“我听郑鸣说,您在穆林村也住了挺多年的了,以前我住的房子里住的是个老太太,您还记得吧?”

    郑母点点头。

    “那您应该还记得,老太太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家门口经常会停豪车吧?”

    郑母继续点头,李斯年的话勾起了她的回忆。

    是了,郑鸣还小的时候,那个院子里住了个老太太,她看上去跟别家的小老太没什么区别,但一到过节的时候,老太太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体现出来了。

    别的老太太家门口停的都是大众,那家人门口停着的却是叫不上来名字但一看就很贵的车。

    车上下来的人也不一样,大的穿着整齐服帖的手工定制,小的一身运动潮牌,怎么看都跟这个村子格格不入。

    老太太去世以后,这家门口不停豪车了,也没有看起来就很有钱的人从车上下来了。

    多年不见,想来大的已经老了,小的也长大了。

    是了,李斯年平易近人,邻居似的相处了这么久,她都忘了现在眼前的年轻人,就是当初从车上下来的一身名牌的小孩儿了。

    李斯年观察着她的表情,适时地出声:“我跟家里发生了一些矛盾,现在在跟朋友一起创业,想开一家连锁餐厅。”

    “我很需要村子里的种植技术……也谈不上技术,就是觉得咱们村里这种方法种出来的菜跟外面买的口感差很多,为了保证味道,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资金方面您不用担心,我从小就有攒钱的习惯,攒到现在也又不少了。”

    “而且如果您同意来我的农场帮忙,会提前预支您一年的工资,这样就算我失败了、赔了,您也不会白干活。”

    郑母问:“那一年的工资是多少?”

    “三十万。”李斯年微笑着,“当然如果您觉得不够,我们还可以再商量。”

    郑母瞬间长大了嘴巴,“三、三十万?”

    她摆着指头开始算,“一年三十万,除以十二个月……那就是一个月有两万五?!”

    “是。”李斯年点头,“逢年过节会发福利,社保什么的也不用担心,公司已经成立了,签了合同以后这些全部都有公司来负责。”

    “也就是说,你们每个月拿到手的实际工资是两万五。”

    郑母的嘴巴久久合不上。

    苏城是一座三线城市,平均工资在四千左右,能上五位数都是高薪职业了,得是高级销售或者管理层才能达到。

    他们帮忙种个地,一个月能开两万五?!

    李斯年也不说废话,直接拿出合同,“这是已经拟好的劳动合同,您可以看一下,如果觉得还合适,签了,财务会在二十四小时内把钱打到您的账户。”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