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1/1)

    “不必。”沈杨掩唇压抑咳嗽,他自己的身体清楚的很,“你下去吧。”

    如弦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还是听从了沈杨的话,她把喝完的药碗端出去,刚刚转身就被沈杨叫住。

    “琪雯现在如何?”

    “她已经愿意回京城协助王妃的计划,只是奴婢担心去了京城,琪雯恐怕会再次倒戈。”

    “嗯。”这件事沈杨也在想,可眼下还未回京城,只得先走一步看一步。

    “既然如此,五日后,琪雯随我们一同回京吧。”

    如弦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皱着眉应道:“是。”想着一定要好好交代看守琪雯的人,不能出半点差错。

    皖南不如京城,分毫差池都有可能致人死地。

    时间很快来到返京前一天。

    这天,姜神医为沈杨诊过脉后调整了药房,再次嘱咐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你劳思过重,再怎么疗养也不会有好转,必须好好静下心来……”说到一半,姜神医想起明日沈杨就要回京于是不再言语,只留一声叹息,喃喃着:

    “我这把老骨头恐怕等不到你来拜我为师。”

    闻言,沈杨忍不住笑了一下,“如若姜神医不嫌弃,不知可否与沈杨一道前去京城,一窥京城风貌?”

    姜神医一听还有些犹豫。

    “宫中御医鲜少出宫,或许也有如姜神医一般的医者,交流一二也是好的。”沈杨语气非常诚恳。

    姜神医不再犹豫,点头同意了,“这样也好,可以照看你,去了京城你可得好好养着身体。”

    沈杨但笑不语,去了京城哪有养身体的机会,恐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离京的马车已经备好,护送的队伍更是惹眼。

    为首的两个将领分别是倚风和彬王妃的兄长沈振,十三皇子祁襄已经完全掌控了皖南,只是三皇子的存在让他显得有些尴尬,不过现在祁襄心里已经彻底和三皇子决裂,自然也没了之前的尴尬。

    传旨的太监一直以为彬王夫‘妻’会一起返京,可临出发的前一晚,太监便得知彬王病重,不宜出行,返京的人只有彬王妃。

    震惊之下,太监前去质问彬王妃,并要求探望彬王,可沈杨的态度出乎意料的强硬。

    这个时候太监才反应过来,初次见面沈杨的柔弱是假象,让他轻视了这个彬王妃。

    返京在即,太监再恼怒也无济于事,若他一人回京,恐怕要直接被摘掉脑袋,只能妥协。

    离开皖南的清晨下起朦胧细雨,凉凉的带着秋初的萧瑟。

    天灰蒙蒙,沈杨坐上马车。

    当马车驶出拐角,映入眼帘的场景让他彻底呆愣住。

    皖南的百姓站在街道两侧,有人高举着瓜果要送到队伍里;有人为沈杨的离开以鲜花开道;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偌大的伞。

    伞面上写满名字,仿佛遮天蔽日一般,那是百姓赠与沈杨的万民伞,也意味着沈杨彻底得到皖南的民心。

    第109章 护送(5)

    百姓的欢送声震耳欲聋,沈杨所在的马车上已经塞不下东西。

    当马车踏出城门,回首望去,看着依依不舍送别的百姓,沈杨眼中闪烁着泪光。

    消息很快传到三皇子耳朵里,听完后,三皇子的脸色很是难看,此次皖南一行,恐怕是白走一趟,沈杨若是无法归他所用,那么就只能消失了。

    打探消息的下属回来了,并告知三皇子一个消息。

    彬王妃离城的队伍虽然多了不少人,可是有一个人尤为显眼,看身形是个高大的男子,但是身体佝偻着,厚厚的斗笠包裹着,两侧的士兵都神情严肃,男子上的马车四周也被士兵牢牢看守。

    如此看守严密,此人定非同寻常,可是下属不敢走太近被发现,看着车队离开后就迅速回来汇报情况。

    三皇子听了下属的话,眉头紧皱,看来沈杨在皖南藏的东西比他想的要多。

    那个男子到底是什么人?

    如若三皇子的人再靠近一点就能发现,在斗篷下隐约的金发,这是被抓捕到的鞑靼人,他是潜入大虞的细作,也是传递朝廷中被鞑靼收买官员消息给鞑靼的中介。

    此行,沈杨不光是前去赴鸿门宴,还有就是去到京城和御史大夫联手揪出朝廷中的蛀虫。

    皖南百姓送别沈杨的一幕,不仅令沈杨惊讶,更是令沈杨大哥沈振忧心忡忡。

    他终于明白为何三皇子如此看重自己的弟弟,只是这样的看重不是好事。

    在沈振派出之前,他被三皇子叫去,此行不仅仅是护送彬王妃前去京城,作为彬王妃的兄长,三皇子让他路途中劝服彬王妃。

    沈振清晰的看到三皇子说完这些话后,眼里闪烁的杀意,如果三弟沈杨始终不愿归顺,恐怕就将成为三皇子脚下一枚染血的踏脚石。

    这让沈振怎能不忧心,他看向马车,想起刚才离城的一幕眼神恍惚。

    ——他选择的路,真的对吗?

    沈振第一次对自己产生质疑,但很快就将这个想法甩掉。

    马车里的沈杨正在和姜神医聊起刚才的一幕。

    那把仿佛遮天蔽日的万民伞令姜神医震撼。

    “你若不是彬王妃,未来定有所成就。”

    沈杨笑了笑,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淡红,“姜神医过奖了,我只是尽我所能。”

    或许是姜神医和爷爷过于相似,沈杨在他面前很是安心,语气放松。

    “要是天下人都和你一样尽自己所能,恐怕大虞就是另一番光景。”姜神医打趣道。

    闻言,沈杨看着姜神医有些恍惚,不知为何,他总觉得姜神医和爷爷太过相似,到底是巧合还是天意?

    马车行走在秋初的大道上,一片枯黄的落叶悄然落在车轮底下,碾成碎末。

    京城,皇宫。

    太后坐在梳妆镜前任由宫女为自己戴上珠钗,刚刚秋初,太后的宫殿就烧起碳炉,为了不让太后太热,宫女在一旁打扇子。

    就在这时,殿外走进来一个太监在太后身旁耳语几句,刚才还有些昏昏欲睡的太后瞬间清醒,让宫女们都退下。

    很快,一个暗卫出现在殿内,正是之前在十三皇子祁襄手里逃出来的暗卫,他已经从皖南回到了京城。

    太后问清来龙去脉,得知自己的计划失败,顿时大为光火,抬手直接把梳妆台上的东西都甩了下去。

    “废物!”

    有一个胭脂盒被甩到刚才报信的太监脚下,里面的脂粉撒了一地,太监立即跪下。

    “太后息怒,都怪彬王夫妻太过狡猾,暗卫才没能做好事。”

    太后一听,气地咬牙切齿,彬王、彬王、又是彬王,先帝喜爱彬王母亲要将太子的皇位送给彬王;即使双腿残疾,却在彬王妃嫁过去后在百姓里名声转好;事到如今,又有人传出皇帝得位不正。

    为什么?为什么好事都让闻漱和她的孩子全夺走了?为什么?

    太后攥紧拳头,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闻漱初来京城便得到先帝的瞩目,后来抬进宫中的时候,如果不是她和母家极力阻止,恐怕就要从正门进宫,即便如此,闻漱得到的丝毫不逊于当时她这个皇后。

    可以说,当时的闻漱冠绝后宫,一向贤明持重的先帝为她种种破例,那时候的太后呢?

    正如现在镜中的人,容颜衰老。

    ‘滴答’,是水珠落地的声音,可仔细一看,那不是水珠,而是从太后掌心流出的血珠。

    疼痛让太后清醒了过来,她挥退暗卫让太监喊来御医。

    等御医的途中,太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别把人留下。”

    太监听后点点头,这个暗卫怕是留不住了。

    伤口包扎完后,太后神情郁郁,太监见状,适时提出去御花园散心。

    这个时候的御花园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甫一踏进就能嗅到菊花的香气。

    太后在宫女太监的陪伴下走在小径上,忽然瞥见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于是问了身边的太监。

    “回太后的话,那是沈侍郎沈大人。”说着,太监又加了一句,“也是彬王妃的父亲。”

    这话一出,太后的眼神都变了,去让宫女请沈侍郎过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