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1/1)

    所以,风月怡没有挣扎,平静的闭上眼。

    躯体的疼痛抵达时,风月怡用最后一丝意识发出声音。

    “谢谢……”

    她终于可以不再去想、不再去听、不再去恨,那些声音终于平息,她终于再也听不到了,好安静。

    好安静……

    可是听到这两个字的沈杨松开了手,血淌了下来浸湿他的衣摆。

    地上的‘风月怡’狰狞的睁着无神的双眼朝自己望来,真正的风月怡却平静的迎接自己的死亡。

    沈杨流下眼泪,轻声道:“对不起……”

    这句话是对真正的风月怡所说。

    他们其实都是棋子,剧情败了,所以风月怡必死。

    鲜活的生命被自己泯灭呼吸的感觉让沈杨浑身冰冷,他是个医者,理应救人的,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可他和风月怡一样,没有退路,唯有前行。

    所以面对满身泥泞,受到惩罚的邱秋时,理智告诉自己应该处死邱秋,可是沈杨做不到。

    “我这样做,对吗?”

    沈杨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如果不是自己的心软,当初就不会把邱秋带到京城,之后的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

    如弦楞了一下,斟酌片刻,答道:“王爷安排了人监视邱秋,一旦她产生威胁……”

    后面的话如弦没有说,但沈杨却了然于心,心中的负担被轻轻放下。

    他的一切都被所爱之人保护,这也是沈杨能够坚定往前走的原因。

    或许也是沈杨和风月怡之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是幸运的。

    就在这时,如心急匆匆赶来,喘着粗气说道:

    “您果然在这里,王妃,王爷下令提前离开。”

    如弦诧异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忽然提前离开?”

    但是沈杨没有多问,收敛起所有情绪,转过身。

    “走吧。”

    第155章 (4)

    距离禁军攻打皇宫已经过去了五天,一日清晨,茹妃带着护卫队进入长公主府。

    短短几天的时间,发生的事将一切搅得天翻地覆。

    茹妃意外于长公主面对他们谋反的平静和忽然的谈判,进到公主府后,沿途的公主府下人看向自己的眼神都透着股憎恶,茹妃心有不悦,等到自己儿子登上皇位,定要把这些下人的眼睛都剜了。

    待客的前厅里,长公主已经在等候,见状,茹妃心里的不满稍稍缓解。

    曾经高高在上的长公主,如今屈尊等自己,怎能不让她解气。

    “没想到长公主早就在此等候,真叫臣妾倍感荣幸。”

    现在的茹妃丝毫没有把长公主放在眼里,径直走到主位上坐下。

    一是长公主府只有一百的侍从,如果长公主敢对自己动手,即使茹妃的父亲刑部尚书再觉得长公主棘手,也会立即派人前来。

    二是这段时间长公主府不似他们预料中的反应激烈,而是异常平静,茹妃也有些放松警惕,于是上门看看曾经傲慢清高的长公主如今的狼狈,好好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但有些人即便身陷囹圄,依旧傲然于天地,长公主风采不减,眉宇间凛然的孤傲像利剑一般,狠狠刺入茹妃心口。

    “本公主也未曾想到,茹妃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真叫人惊愕不已。”

    自己的气势被一个软禁的长公主压下去,茹妃扯了扯嘴唇,有些后悔来了公主府,也没想到事到如今,长公主依旧性情不变,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长公主的话,臣妾听不懂。”

    “是听不懂,还是不想懂?”长公主一步、一步,缓缓朝茹妃走去,不高的身量却气势迫人,“真以为控制了禁军就能攻进皇宫吗?你的废物真的能当上皇帝?痴心妄想!”

    茹妃愤然起身,“长公主让臣妾前来就为了说这些话吗?且等着!臣妾的孩子不比任何人差!”

    长公主低头笑出声,茹妃瞥见外面的护卫,示意他们过来,她觉得长公主有些不太对劲。

    护卫两步跨进前厅,下一瞬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控制,茹妃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后退一步,惊慌失措的看向长公主。

    两方交谈,不斩来使,长公主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之前的平静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吗?

    茹妃看着长公主慢慢抬头,眼神漠然。

    “就算你挟持了我,父亲一定会出兵救我!”茹妃咬牙,克制自己的恐惧,“我们不会伤害皇上和太后,只要皇上写下诏书,把皇位传给七皇子。”

    “离京城最近的就是西南,可是西南告危,根本无法驰援,三皇子远在皖南,前来支援最快也要半月,长公主,你别挣扎了。”

    茹妃说着,心慢慢定了下来,他们正因如此才壮着胆子谋反。

    可是长公主却丝毫没有被茹妃的话影响,招来下人把茹妃绑起来,就在这时,茹妃发现,公主府内无论是丫鬟还是家丁都身穿劲装,腰间携有刀剑。

    原来长公主早有准备吗?原来之前的平静都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吗?

    可是长公主贵为公主,皇上的长姐,为什么要私藏兵器,又是怎么做到早早防备?

    不过茹妃被塞住口舌,无法再说话,只能不解的望向长公主。

    长公主接过侍女递来的剑,褪去最外面的衣裳,露出里面的劲装,秋日的阳光照在铁剑上,折射出的光斑落在茹妃脚边。

    皇宫内。

    淑贤皇贵妃等一众嫔妃已经在皇后宫中待了足有三天,一分一秒的流逝都让她们愈发焦虑。

    皇宫内的储粮接下来只能维持半个月,可是禁军攻打的愈发频发和猛烈,似乎也害怕援军到来,致使他们功亏一篑。

    但是让淑贤皇贵妃最焦虑的是,她派出的人丝毫没有找出彬王妃的踪影,皇帝和太后到底把彬王妃藏在了哪?

    这件事不仅仅是淑贤皇贵妃觉得焦虑,御史大夫同样烦躁,消息迟迟送不出去,又没法得到外面的消息,一想到彬王妃极有可能会作为把柄威胁到彬王,御史大夫就难以克制的忧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年幼的孩子已经逐渐长大让他看不透,一步又一步走得沉稳,不被任何人影响,御史大夫在他身上看到曾经的先帝,却又看到先帝不曾有的狠厉。

    从培养军队、把持朝中官员、朝政、舆论,到引诱数位皇子内乱、引导民心所向,每一步都走得有惊又险却异常沉稳。

    直到,彬王妃的出现。

    身为男子却甘居人下安稳的做一个男妻,和彬王走得越来越近,御史大夫看着彬王在沈杨赴宴返回被土匪劫道音讯不明后的恐慌,到赴皖时不顾所有人的阻拦都要带上沈杨。

    因为沈杨,彬王多次修改重新谋划,只为了更好的贴合身边的人。

    他们走得越近,御使大夫就越担心,皇者不该有软肋,更不该有不舍,随着时间的推移,御史大夫更担心的还有一件事。

    一旦祁衍登基,那么作为彬王妃的沈杨该怎么办?

    御史大夫想到一个结果,又急忙否认。

    他不该再多想,现在要想的是怎么把彬王妃救出来,否则一旦成为把柄,御史大夫不敢想象彬王会做出什么抉择。

    一旁的丞相看出御史大夫的焦躁,以为是为了禁军攻打皇宫和西南边疆告危的事忧心,御史大夫是中立派,丞相自然要尽力拉拢,所以出言安慰。

    “于大人可是为了禁军的事烦心?放心吧,皇上是天子,定能逢凶化吉。”

    御史大夫听到丞相的话楞了一下,立即收敛情绪,喟叹道:

    “风丞相说的对,不过我们身为臣子,应该为皇上分忧解难,如今禁军大逆不道,西南告危,听太监说,这些日子皇上总是彻夜不眠。”

    因为禁军谋逆发生在上朝的时候,所有朝臣都被困在皇宫里,即便皇宫不缺他们休息的地方,但时间一长,宫内的储粮也不够他们撑太久。

    必须想办法解决现在的困境。

    “如若不是西南告危,哪有孙老贼那厮谋逆的机会!”丞相对此愤慨不已。

    御使大夫低头一副忧心不已的神情,实则心有盘算。

    西南边境的事是他们一手促成,不成风险,最要紧的是彬王妃如今到底在哪里?

    与此同时,长公主带着府内所有下人挟持茹妃突破包围,一路退到皇宫外墙一处宫人出入的小门,小门外有驻守的士兵,但人数不敌长公主一方。

    他们也没有预料到会有人从外部突破要进到皇宫里。

    小门里面的宫人似乎听到外面的动静,以为是援军,有个太监悄悄把门拉开一道缝隙,看到的竟是长公主提剑带人杀过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